English

大气磅礴 史中觅诗

1998-04-09 来源:光明日报 丁临一 我有话说

在当代的中青年报告文学作家中,徐剑称得上是一位出手不凡、颇具潜力的后起之秀。在他的长篇报告文学《大国长剑》相继荣获全军文艺创作最高奖项“解放军文艺奖”及“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之后,最近,他的又一部长篇报告文学《鸟瞰地球》(作家出版社出版)再度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立足于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生活的厚土,着眼于国际战略大格局及我军建设的重大历史事件,使得《鸟瞰地球》显出既大气磅礴又新鲜动人的特色,读来使人振奋又发人深思。

《鸟瞰地球》向读者报告的是一项历时十四年,凝聚着我军十万将士的青春与汗水、乃至于鲜血与生命的战略导弹阵地工程建设始末。这项工程的重大意义,就在于确保我战略导弹部队的抗核打击能力与后发制人的战略威慑能力,从而彻底粉碎可能施之于我的核讹诈。作者纵观历史风云,从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对我国战略导弹阵地工程的重视,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亲自拍板启动我国战略导弹阵地工程的建设,到江泽民主席及新一代军委领导人对这项工程的高度关注,指出数十年间国际战略大格局虽然发生了剧烈变动,但始终不变的是一个事实,即没有实力就没有和平。在这样一个清晰的、高屋建瓴的认识统领下,作者采用以人带史的笔法,通过八个“将军的故事”、五个“虎将列传”及数十个基层官兵喋血莽林荒漠的精彩片段,把这项鲜为人知的战略建设工程始末层次分明地记入了史册。引人注目的是,中国战略导弹阵地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几乎是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同步的,在改革开放之前,这项意义重大的建设工程虽早已列入党和政府的议事日程,但国家却不具备使之全面启动的经济实力。而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这项建设工程的胜利进展,恰又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蓬勃生机的生动写照,无论是广大官兵的精神面貌,还是施工方式、管理方式的变革,包括工程技术人员在对外交流中汲取的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都从不同侧面生动翔实地告诉读者,这项重大战略建设工程的胜利完成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国家的经济实力强了,军队的实力才可能不断加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强有力支撑,从这一角度看可以说,作品的思想立意已经超越了特定题材的限制,它是记述当代军人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的壮美诗篇,更是讴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深情咏唱。

在《鸟瞰地球》中我们看到,中国战略导弹阵地建设是一项规模浩大、艰苦卓绝的工程,而中国军人在完成这项工程中焕发与升华的则是一种现代军人应有的意识与精神。作者绘声绘色地为我们介绍了数十位有名有姓、各具特色的军营人物,每每尽其所能地沿着这一个个人物的身世历程开掘下去,充分地展现了书中主人公的精神风貌,从而也成功地避开了重复堆砌苦难、记录好人好事的窠臼。从“出师未捷身先死”的陈景年将军身上,我们读到了居安思危、为军队现代化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从“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科技干部”黄炳华的身上,我们理解了一代中国军人知识分子的理想和志向;从被誉为“大山骄子”的孟繁奎团长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现代指挥员所能够具有的意志力量、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从闯过“魔鬼谷”的学生官谷钢铁身上,我们体会到了新一代军人对于使命、责任和人生价值观的深刻认识与执著追求……《鸟瞰地球》中还别出心裁、慧眼独具地深入描写剖析了军营中的三个悲剧人物,通过他们的命运周折,使我们形象地感受到了我们的军队改革开放以来一步步更新观念、进军科技、淘汰庸才、质量建军的历史性大变革和大发展。如果说我军战略导弹阵地工程建设是一场意义重大的战役,那么,透过这场战役物质层面上的辉煌成功,作者更深入地展示了我们军队在精神层面上的巨大变化,展现了当代军人继承优良传统并不断开拓进取的崭新精神风貌。物质层面上的成就再大也是可以计算的,而精神层面上的变革与探寻则将使我们的军队乃至于我们的民族受益无穷。也许可以说,这就是《鸟瞰地球》较之一般的记录成就、赞美辉煌的报告文学作品更为高出一筹的原因所在。

《鸟瞰地球》通过一项重大工程而向读者展示了我们军队建设的一段沉甸甸的历史,同时也显现了作者驾驭重大题材的能力与才华。作品中有开阔的视野、翔实的材料、鲜活的军营人物群像,更有凝重的思考、充沛的激情和史中觅诗的成功追求。作为一部思想性、艺术性与可读性高度和谐统一的佳作,它的成功经验应该能够给我们的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创作以诸多有益的启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